
當我們閱讀此書,不免要讚嘆這本1973年就提出的經濟哲學思想,竟然在三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適用,修馬克了解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大時代潮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要如何從這個已然成型的M型社會中站穩腳步、拒絕貧窮,再現小即是美的反思價值便是這本書最具有啟發性的命題。
作者簡介
修馬克(E. F. Schumacher)
早在《小即是美》於一九七三年問世之前,修馬克 (E. F. Schumacher) 就已是知名的經濟學者、新聞從業者及有遠瞻的企業家。他在一九五○至一九七○年間擔任英國國家煤炭局的經濟顧問,也是適用於發展中國家其中級科技概念的原創者,並創辦了中級科技發展團體有限公司。此外,他亦出任英國最大有機耕作組織土壤協會的主席,並在素有聚合物化學品及公共所有制領航者之稱的史考特貝德公司中擔任總裁。
修馬克生於德國,一九三○年以羅德學者身份首抵英國,於牛津大學研習經濟學。稍後,以二十二歲之姿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講授經濟學。在對光有理論而無實際經驗的學術界有所不滿時,修馬克毅然投身商界、農界及報界,二次大戰期間,他重回英國牛津大學,接續了以往的學術生涯,之後更在一九四六至一九五○年間擔任英國駐德國管制委員會的經濟顧問。於往後幾年,他針對農村發展問題的建議更是被許多外國政府視為徵詢學習的目標。修馬克於一九七四年獲頒勛爵,一九七七年逝世。
譯者簡介
李華夏
台灣大學經濟系學士,美國南伊立諾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海峽兩岸商務發展基金會秘書長、清華大學等校兼任教授,譯有《資本主義的未來》、《國富論》等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