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0

不丹佛教的淵源和傳入

        不丹佛教的信仰可追溯到西元七世紀西藏國王松贊干布(Songtsen Gambo)時代。
松贊干布在文成公主的影響下,在西藏弘揚佛教。當時,傳說松贊干布藉助神通力,一天內完成了108座寺院,其中有兩座寺院就位於不丹。一座在今不丹西部的巴羅(Paro),稱「基秋拉康」(Kincho Lhakhang);另一座位於不丹中部的本塘(Bumthang),稱「蔣巴拉康」(Jambay Lhakhang),即為彌勒寺院。這兩座佛寺在不丹設立後,佛教在此種下因緣,不過也僅為開始階段。

源自西藏
       直到第八世紀,佛教才正式在不丹傳揚。當時不丹東部的本塘國王延請蓮花生大士來此降伏在地惡魔,令惡魔拋其惡心守護佛教。而國王、皇后、大臣與百姓們也為此全歸依佛教,並祈請佛教歸依的戒律,佛教自此開始流傳開來。
將歷史背景回到西藏,9世紀藏王朗達瑪(Langdarman)滅佛後,當時佛教僧眾受到迫害,於是有很多的佛教僧侶在這個時候,開始自西藏遷移到不丹來。
不丹的佛教,還是跟西藏有很深的淵源,尤其是西藏四大教派中的噶舉派的竹巴噶舉傳承有很深切的關係。

西藏佛教的分野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西藏佛教經過9世紀藏王朗達瑪的滅佛事件,在他死後,西藏佛教百廢待興,許多西藏的僧侶、修行者再度前往印度取經。這段時間,以仁欽桑布(958年-1055年,Lochen Rinchen Sangpo )的譯經作為分界,在他之前所譯的是舊派密咒,在他之後所譯者是新派密咒。也因此傳統上,依此將西藏佛教分為「舊派」(即寧瑪派,Nyingma)和「新派」。新派主要包含了噶舉(Kagyu)、薩迦(Saka)和噶當(Ganden)等派,噶當派後來演變為格魯派(Gelug),在這主要四派之中,還包含了許多支派。

竹巴噶舉(Drukpa Kagyu)的創立

        而「竹巴噶舉」是噶舉派(白教)四大八小(四大支派及八小支派)中的其中一支,同時,在竹巴噶舉傳承中,後來又發展出:中竹巴(Central Drukpa)、上竹巴(Upper Drukpa)、和下竹巴(Lower Drukpa)。

        竹巴噶舉的起始者是林熱.貝瑪多傑(即:寧千日巴,Lingchen Repa,1128~1188),而正式形成,則是在章巴加雷.耶謝多傑(Tsangpa Gyare Yeshe Dorje,1161~1211)的時候。
1206年,章巴加雷來到西藏拉薩附近的南木鄉(Nam),尋找一處適合修建寺院的吉祥地時,就在那個地方,他目睹九龍從地而起,翱翔在天的殊勝景象,所以就在那裡建造了寺院,並將他的傳承命名為「竹巴」(藏語「竹」為「龍」之意),即龍的傳承。
自此章巴加雷成為竹巴噶舉傳承的創始人,同時也被尊為第一世嘉旺竹巴。




竹巴噶舉在不丹的廣播與發展
        而在11~12世紀期間,當時西藏格魯派(Gelug)勢力的強大,許多竹巴噶舉的僧眾離開西藏來到不丹,他們分別定居在不丹西部,並逐漸建立各自的竹巴噶舉的分支寺院,弘傳教法。

帕久‧止貢西博的傳教
        13世紀時,一位不丹佛教歷史中的重要人物,竹巴噶舉大成就者─ 帕久‧止貢西博 (Phajo Drugom Zhingpo,1208~1276,或有說1184~1251),來到不丹。他是章巴甲雷的重要傳承弟子。他出生於西藏的康(Kham)區。就在他抵達拉隆寺,希望隨學於章巴甲雷的門下時,章巴甲雷已經過世。但是對於他的到來,章巴甲雷在世時,已有預言與授記,並且交代其姪子星給‧淵雷(Sangay Yonray,1177~1237)要授予他一切竹巴噶舉的教法,並且預言要他朝南方的不丹境域,傳播竹巴噶舉的傳承。

        帕久‧止貢西博到達不丹後,開始建造竹巴噶舉傳承的佛學院與寺廟。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成功取得不丹西部的統領權,生有四兒,分別掌理四大區域。至今在不丹境內,仍可見其後代的貴族子嗣("Chhoje")。

其他重要的竹巴噶舉上師
        在13~16世紀這段期間,竹巴噶舉傳承在不丹蓬勃的發展,更多的喇嘛從拉隆寺被邀請到不丹來弘法,建立寺院。其間,以下這些有名的竹巴噶舉上師,陸續從西藏來到不丹:

  • 昂旺秋賈(Ngawang Chhogyel,1465~1540):他多次到訪不丹,經常與他的兒子們隨行,並在巴羅建造佛塔,以及在廷布建立許多寺院。
  • 竹巴袞列(全名Dubchhen Kunga Lepa, 通稱Drukpa Kunlay,1455~1529):殊勝的瘋行者,在普那卡有他的寺院名為「奇美拉康」(Chime Lhakhang)。
  • 董色米潘‧秋賈(Dungsay Mipham Chhogyal,1543~1606):為袞欽.貝瑪噶布的弟子。夏宗.昂旺朗傑的祖父。
  • 董色米潘‧殿比尼瑪(Dungsay Mipham Tenpi Nyima,1567~1619):為袞欽.貝瑪噶布的弟子。夏宗.阿旺朗傑法王的父親。

夏宗法王時代
        一直到17世紀時,竹巴噶舉傳承的夏宗.阿旺朗傑(Shabdrung Ngawang Namgyal),他於1616年從西藏拉隆寺來到不丹,從此對不丹產生一個重大關鍵性的影響。 

竹巴噶舉的特色

竹巴噶舉教派的特色,在於其傳承中講求清淨、樸實及苦行的美德,依此證悟的成就者無數。
在竹巴噶舉的全盛時期,在當時的影響力遍及西藏,擁有無數的弟子,使得西藏民間流傳著一句諺語:

一半的藏人是竹巴傳承修持者,
一半的竹巴傳承修持者是行乞的苦行者,
一半的苦行者是成就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